这是许多家长都会反复思考的问题,但在专业教育者看来,这并不是一个非此即彼的选择题。
南京特殊教育师范学院特殊教育学院院长李拉曾指出:“能融则融,普校为先。”只要条件允许,优先进入普通学校,接受融合教育。
对自闭症孩子来说,坐进教室不仅是学习,更是适应陌生环境、课堂节奏和复杂人际关系的过程。
从2017年开始探索融合幼儿园模式开始,大米和小米就开始系统的培养影子老师。截至2025年8月,已有349名影子老师。
经过8年的融合教育实验,服务了数以千计的家庭后,他们总结出了这些自闭症孩子的“普校生存法则”。
对许多孩子来说,“独立上学”是天经地义的,但对7岁的小志而言,这曾是一座难以逾越的大山。
两岁时,小志被确诊为中重度自闭症。入学前,妈妈满心担忧:“按他上幼儿园的情况看,在普小肯定没法独自应对。”
课堂上,他最多能安坐五分钟,时常突然尖叫、哼唱或制造声响;体育课上,一进宽敞的体育馆就格外兴奋,要么嗷嗷大叫,要么疯狂乱跑。
2024年7月,小志妈妈来到大米和小米深圳宝安中心,打算为孩子请一位影子老师。
他们希望找到一位沟通能力强——比如反馈机构情况时能否简明扼要地传递关键信息、孩子愿意接受、老师的专业背景过硬、能够持续稳定服务和背后有机构支持团队的影子老师。
经过试课后,小志父母敲定了影子老师方案——大米和小米宝安中心的影子老师陈硕与督导陈宣彤正式组成小志的支持团队。
为了帮助小志迈出独立的第一步,陈硕和陈宣彤为他制定了周密的“独立上学计划”。
这个计划的核心,就像建房子时搭建的“脚手架”,先提供足够的支持,再根据孩子的进步,一步步、小心翼翼地拆除。
第二步(第一学期末):家长送到学校路口,让小志自己走完到校门的这段路,再找到陈硕。
“由于小志早上上学的学生多,环境嘈杂,小志在这个过程中经常会走着走着会突然停下来。”陈宣彤说。
对此,团队也做过不少尝试:请门卫提醒他继续往前走,或是告诉他“去找老师”。但因路线较长、外界干扰较多,小志目前还未能独立完成走到教室这个过程。
妈妈注意到他在社交方面开始出现积极的变化:“如果有同学发现他在操场瞎晃,会主动地把他牵过去,说‘小志,去教室’。”
“有的小朋友会拉着他去这儿、去那儿,上学、放学的路上也有人主动跟他说话,甚至牵着他一起走去学校。”
“我们孩子从小到大都很难交到朋友,所以看到别的孩子主动靠近他的时候,真的挺欣慰的。”
必须将大目标(如独立上学)拆解成无数个小台阶,通过系统性的辅助和“渐进式撤出”,让孩子在获得安全感的同时,逐步建立自信和能力。
许多让老师和家长头疼的“问题行为”,往往只是冰山的一角。一个优秀的影子老师,必须具备潜入水下,看见并解决冰山主体(即行为背后的真实原因)的能力。
“妈妈带他去参观了好几家幼儿园。第一天他都还能接受,但到了第二天,就会情绪非常激烈地哭闹,坚决不肯再去。”他的影子老师段雅玲说。
入园后,辰辰面临的最大挑战之一是挑食问题——“水果只吃苹果和梨,中餐只吃白米饭。”一次午餐是面条而非米饭,辰辰当场大哭不止。
他们没有强迫辰辰吃下不喜欢的食物,而是先从他能接受的“带汁的米饭”入手,将其作为强化物,“引诱”他去尝试闻一闻、舔一舔、或者咬一小口新食物。
随着时间推移,辰辰的饮食接受度显著提升。“现在基本上点心、水果他都能吃了,米饭、面条、肉类、蔬菜、蛋糕、粥和粉类都能接受。”
变化不只体现在幼儿园。妈妈和外婆在家也观察到,辰辰现在愿意主动表达“我想试试看”,开始尝试以前完全不碰的食物。
8岁的乐乐,面临的则是频繁的攻击性行为。他会无缘无故地掐路过的同学,或者打掉戴眼镜同学的眼镜;做操时,如果同学的手伸到他面前,他也会伸手抓住对方。
乐乐目前就读三年级,他的影子老师张媛媛来自大米和小米北京望京中心,今年已经是她担任乐乐影子老师的第三年。
张媛媛在观察后发现,乐乐的行为背后,其实是一个非常渴望被关注和认可的孩子。他的“攻击”,是他用错了的、想要和同学“打招呼”的方式。
基于这个判断,张媛媛没有采取惩罚,而是直接告诉乐乐:“你这样碰同学,别人就不会想和你当朋友的。”
在户外活动时,张媛媛和乐乐约定了一些规则,并会在玩耍时适时提醒他“不能碰别人”。
张媛媛还会鼓励乐乐去找其他同学一起玩,并主动带着乐乐去和其他同学互动,帮助他拓展朋友圈。
去年下学期,真正的转变发生了。当那个曾被他攻击最多的同学心心(化名)经过时,乐乐像对待普通同学一样,没有再去碰对方。
必须透过行为本身,去洞察其背后的真实需求——是感官敏感?是社交动机?还是情绪失调?只有找到了真正的“病根”,才能对症下药。k8凯发官网
影子老师的支持,不能仅仅局限在学校的围墙之内。当家庭的教养方式与学校不一致时,孩子的进步往往会大打折扣。
今年四月,小志的爸爸被调往北京,妈妈工作繁忙,日常照顾便落到了奶奶肩上。
但妈妈表示,奶奶更擅长的是生活小事上的照料,有时候甚至会包办,对于日常干预,还是比较有难度的。
这个时候难题就来了——在父母日常无法照料到小志的时候,如何让小志依旧得到日常的干预支持?
为此,团队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尝试——影子老师入户,手把手地教奶奶如何在家中延续干预。
督导先做示范,再请奶奶上手,并根据她的难点进行调整。影子老师则在一旁不断给予鼓励和肯定。
陈宣彤表示,这是她们第一次尝试影子老师入户。入户前,影子老师团队制定了入户教学目标,并细分为六个板块,分别是:学业、课程、自理、家务、休闲和其他。
具体实施层面,陈宣彤介绍说:“我和陈硕老师会一起去到家里,给奶奶示范一步一步具体怎么做,接着再请奶奶上手来尝试,再根据奶奶觉得有难度的部分进行调整。”
“我们感觉奶奶就是越做越起劲,带养孩子的积极性也增加了,缓解了我们父母的很多压力。”小志妈妈说。
一个优秀的影子老师,不仅要支持孩子,更要赋能整个家庭,确保支持策略的一致性,让家庭成为孩子最坚实的后盾。
“我经常跟我们的影子老师说一句话:你要站在孩子的一边,打败问题;而不是,站在问题的一边,打败孩子!”
大米和小米的资深督导仇怡旻认为,融合支持的本质,并非要消灭孩子的“缺陷”,而是为他提供一把适合的“拐杖”,让他能通过这把拐杖,最终实现融入社会的目标。
当然,让自闭症等特殊需要孩子都能在普通校园里安心、有尊严地长大,需要的不仅是专业的“影子老师”,更需要我们每一个普通老师、家长和同学,都愿意多付出一分的理解和耐心。
大米和小米在这方面也做了不少的尝试,包括探索与学校之间的合作,推出面向有需要的家长、老师和康复师的影子老师培训等。
一方面,针对老师在小学阶段缺乏经验的问题,首次区分幼儿园与小学场景,补充了应对高龄儿童行为挑战的策略与技巧;
另一方面,系统梳理并细化了服务流程,从初期的个案准备到入校后的执行细节,为康复师与督导提供更清晰的工作指引,有效降低风险。
今年,大米和小米首次发起“优秀影子老师案例评选”活动,共收到55份案例报告,最终评选出10份优秀案例,包括小志、辰辰和乐乐的报告。
大米和小米的培训研发督导黄云霄表示,优秀案例的共通之处在于“以孩子为中心”,能够基于个案特点提出清晰、可行的干预策略与服务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