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提升农牧区妇女的综合素质和技能水平,助力巾帼力量在乡村振兴中发挥更大作用,近日,乌拉特中旗妇联联合农广校精心组织开展了巾帼高素质农牧民培训班。此次培训突破了传统课堂的局限,引领妇女们走出教室、深入实地进行观摩学习。通过交流,她们汲取了宝贵的经验,在见闻中开拓了创新思路。此举为“新农人”的技能提升筑梦新生活,按下了“加速键”,参与培训的共有44人。
开班仪式上,乌拉特中旗妇联党组书记、主席张峻动情说道:“姐妹们是农牧区发展的‘半边天’,更是乡村振兴中不可或缺的‘生力军’。过去,大家守着家园辛勤耕耘,用双手撑起了家庭的‘一片天’;现在,我们办这个培训班,就是想让大家多学些新技能、多开些新眼界,把‘土经验’变成‘新本领’。希望大家珍惜这次机会,多听、多问、多琢磨,把学到的本事用到田间地头、用到创业路上,不仅自己日子越过越红火,更带动身边姐妹一起往前奔,让咱们的巾帼力量在乡村振兴的大舞台上闪闪发光!”
培训班首站走进延安菌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在企业生产基地,学员们实地参观了蘑菇培育大棚与生产车间,从菌棒制作、菌种接种到日常养护、采摘包装,企业技术人员全程细致讲解。大家围着长势喜人的蘑菇不时提问,直观掌握了蘑菇培育的关键技术。
据了解,该企业通过“基地+妇女”模式,带动了当地不女实现家门口就业。一位学员感慨道:“原来种蘑菇有这么多门道,还能兼顾家里和挣钱,真是太实用了!”此次观摩不仅让大家看到了特色种植的潜力,也为农牧区妇女拓宽就业增收路径提供了新的参考。
随后,学员们抵达现代有机农业示范基地。步入基地的田间地头,映入眼帘的是连片生机盎然的有机作物。基地负责人围绕“土壤改良、有机肥使用、绿色防控”等核心议题,详细阐述了如何通过科学管理手段使土地保持“有机活力”——从减少对化肥农药的依赖,到推行轮作、秸秆还田等生态种植模式,每一个细节都直接影响着作物的品质及土地的可持续利用。
学员们认真聆听并记录,同时结合自家的种养实际情况,与负责人深入探讨“土办法”与“新科技”的融合之道。“以前总觉得‘有机’遥不可及,如今明白,只要把土地养护得当,种出的农产品自然不愁销路!”这场贴近实际的交流,使大家对“生态种养”有了更加明确和具体的规划。
红色教育基地内,学员们在讲解员的引领下重温革命历史。一张张泛黄的老照片、一件件饱经沧桑的旧物件,生动地再现了先辈们那段艰苦奋斗的岁月。大家驻足凝视,认真聆听,深刻感悟“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红色精神。
“以前总觉得干农牧活是‘小日子’,现在才明白,把家乡建设好也是一种责任担当。”一位学员在参观后感慨道。此次红色教育不仅让妇女学员们在精神上得到了“充电”,更坚定了她们用双手建设家乡、带动邻里的坚定信念。
学员们实地考察了村集体经济与庭院经济的发展情况。负责人介绍,村里通过整合资源,发展特色种植和红色教育等集体经济项目,并积极鼓励妇女利用庭院空间开展“微种植”和“微养殖”,从而形成了“集体有收益、妇女得实惠”的良性循环。这一过程不仅使集体经济从“薄弱”走向“壮大”,还分享了村集体与村民利益联结的具体做法——从妇女参与产业分红到担任集体经济项目的“带头人”,妇女力量在其中发挥了不可或缺的作用。郝家桥村通过集体经济与庭院经济的双轮驱动,有效带动了妇女增收致富,这一鲜活案例让学员们深受启发,同时也为乌拉特中旗当地探索适合自身的妇女增收路径提供了宝贵的参考。
榆林和泰隆工艺品有限公司积极发挥带动作用,已吸纳200多名妇女就业,其中包括多名建档立卡户。公司为她们提供就业岗位与技能支持,助力妇女增收,推动脱贫成果巩固。
此次巾帼高素质农牧民培训班创新采用“实地观摩+交流学习”的沉浸式模式,让农牧区妇女们在看得见、摸得着的k8凯发官网实践中收获满满。下一步,乌拉特中旗妇联将把这次培训的成果延续好、拓展好。一方面,持续紧盯农牧区妇女的急难愁盼,围绕特色种养、乡村旅游、电商带货等热门领域,精准对接培训资源,既邀请专家“走进来”授课,也组织大家“走出去”取经,让学习平台跟着需求走、围着实效转。另一方面,将着力搭建交流互助的“朋友圈”,把培训班里的“同学”变成创业路上的“伙伴”,通过建立巾帼创业互助群、定期开展经验分享会等方式,让好经验、好做法在更多妇女中流转。同时,积极链接政策支持、市场资源,为有想法、有干劲的巾帼“新农人”牵线搭桥,帮她们解决场地、资金、销路等实际难题,让她们在试错时有人扶、起步时有人帮、发展时有人带。
相信在妇联的持续助力下,越来越多的农牧区妇女将带着学到的技能、攒足的干劲,在田间地头种出“新希望”,在工坊直播间里闯出“新天地”,让“巾帼红”成为乡村振兴画卷中最亮眼的色彩,在广阔天地里书写属于自己的精彩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