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8凯发官网8月22日,宿州市孤独症儿童教育康复技能培训班在宿州市特殊教育中心开班,24日圆满落幕。此次培训由东北师范大学教育发展研究中心主办、宿州市特殊教育中心协办,吸引了省内外共17所特教学校、康复中心和幼儿园,合计70多名特教教师参加。东北师范大学教育发展研究中心主任王辉、埇桥区教师进修学校校长丁四海、埇桥区残联副理事长朱玉洁、宿州市特殊教育中心党支部书记、校长尹成飞等出席开班仪式。
王辉首先致欢迎词,对来自省内外的参训教师表示热烈欢迎,并强调此次培训对提升孤独症儿童教育康复专业水平的重要性。朱玉洁结合埇桥区孤独症儿童教育康复工作实际,阐述了培训对当地特教事业的推动意义。丁四海校长则从教师成长角度出发,鼓励参训学员珍惜学习机会,将所学知识转化为教学实践。学员代表淮北市特殊教育学校教师马翼在发言中表达了深耕孤独症教育康复领域、提升专业能力的决心。
特邀授课专家浙江省宁波市特殊教育中心教师发展中心副主任、华中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校外导师袁东在发言中指出,全国特殊教育从业者怀揣共同目标,即守护孤独症儿童成长,唯有持续关注学生需求、精进教育技能,才能携手开创孤独症教育的美好未来。
开班仪式结束后,袁东率先带来两场 “干货满满” 的专题讲座,为参训教师筑牢理论根基。在《孤独症学生的个案观察,访谈与测评的基本程序与实操内容》讲座中,他聚焦“如何精准了解孤独症学生” 这一核心问题,从感官观察切入,细致指导教师们从听觉、视觉、嗅觉等维度捕捉学生的细微反应,帮助教师读懂学生的“特殊语言”;同时,他着重强调学生基础信息的重要性,明确孕育历史、医疗史、康复史等内容是制定教育康复方案的关键依据。此外,袁东还结合自身实践经验,详细讲解了访谈提纲编制技巧、多维度测评方法(涵盖动作、语言、行为等领域)及个案评估流程,通过示范填写语言沟通评估记录表等实操案例,让教师们掌握系统分析学生情况的科学方法。
在《一年级孤独症学生的课程与教学》讲座中,袁东针对低年级孤独症学生的认知特点与学习需求,从课程设计到教学实施展开深度剖析。他结合大量真实教学案例,围绕课程目标设定的“适配性”、教学内容选择的“生活化”、教学活动实施的“趣味性” 三大核心要点,为教师们提供了可落地、可复制的教学策略。例如,在课程内容设计上,建议融入日常起居、社交互动等生活化元素;在教学方法上,推荐采用游戏化教学、情景模拟等方式,帮助一年级孤独症学生更好地适应课堂、吸收知识,切实解决了一线教师在低年级教学中的困惑。
8月22日下午和23日上午,参训教师们以小组为单位,开展了孤独症儿童个案实操训练。大家结合上午所学的观察、访谈与测评知识,针对新生一年级班的孤独症儿童个案进行实地观察,并与儿童家长展开深入访谈,详细了解孩子的家庭生活情况、行为习惯及康复需求。
随后,各小组严格按照规范流程,认真填写孤独症儿童行为及谱系障碍表、注意力缺损多动障碍量表、孤独症学生强化物检查表、特殊儿童语言沟通评估记录表等多份专业量表,通过数据整理与分析,为每个个案构建起完整的评估档案,为后续制定个性化、精准化的教育康复计划奠定了坚实基础。
8月23日下午和24日上午,举行研判会议,各小组针对本组学生的优势与弱势、教育与训练领域排序进行研判,袁东主任针对各组的汇报进行了精准、有针对性的指导,各小组在此基础上进一步优化和修正了评估报告,提升了研判的科学性和实用性。
24日下午,袁东主任带领大家一起学习了《沟通矩阵图》和《沟通检核量表》的使用,为大家提供了实用性强、操作性高的专业工具,有效助力日常教学与评估工作的开展。
宿州市特殊教育中心党支部书记、校长尹成飞在总结致辞中,对袁东主任带来的“接地气、易应用”的培训内容表示衷心感谢。他指出,此次培训如“及时雨”般为教师专业成长注入了新的动力,并为优秀学员颁发了荣誉证书,合影留念,勉励大家继续以爱心、专业与智慧,助力每一位学生茁壮成长。
此次培训班的成功举办,不仅为宿州市及周边地区的孤独症教育康复工作者提供了专业提升的机会,更促进了区域间特教经验的交流与共享,对整体提升当地孤独症儿童教育康复水平、推动特殊教育事业迈向更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李娟/文、赵俱兴/图)
②本网转载其他媒体稿件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观点,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 ,本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转载的稿件或图片若涉及您的版权等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本网将依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妥善处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本网亦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皖B2-20080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