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M技术接受模型是由FD Davis在1989年提出,其解释了个人用户对信息技术的接受行为,他认为外部变量决定了感知易用性,外部变量和感知易用性决定了感知有用性,感知有用性和感知易用性决定了使用态度,使用态度和感知有用性决定了使用行为意愿,用户的使用行为意愿则是决定了目标系统的使用。由于TAM模型提出时间早,一些学者们广泛采用TAM技术接受模型检验用户对信息技术的接受行为,如网站、网上团购、移动设备、移动学习等。曹培培等人利用TAM模型进行实证研究社会公众对政府网站的使用行为,得出感知易用性和感知有用性显著影响着社会公众实际使用行为的结果。张喆等人在TAM模型和感知风险理论的基础上,分析得出:感知易用性、感知有用性和感知风险会影响消费者对网络团购的使用态度,也从而影响了使用意愿。苗欣等人利用TAM模型分析得出:先前的旅游体验、感知有用性和感知易用性显著影响着游客的满意度,并和使用意愿、使用行为共同影响游客的忠诚度。Haizhi Ye等人实证研究出感知易用性和感知有用性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移动学习的使用态度和行为意图。
感知的易用性是由外部变量决定的,英语学习APP作为一种APP,操作是否简便直接决定了使用群体的规模,操作越简便,使用的人数就会越多;同时,其登录方式的多样化以及APP的设计,比如简洁、少女、k8凯发官网动漫等不同风格的界面设计,日间、夜间、护眼模式等的设计,也会对英语学习APP的感知易用性产生影响,当用户觉得某英语学习APP容易使用时,会增加其满意度。由此,提出以下假设: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人们的学习模式也在改变,在现代学习中,移动学习的地位不断上升,不容忽视。手机的产生与发展,使我们的生活有了极大的变化,而手机APP是移动学习的重要载体,我们正处于一个全民APP的时代,越来越丰富的学习类APP正在影响着我们。其中英语学习类APP的用户黏度相对最高,十个用户中就有约三个用户每天都会使用英语学习类APP,英语学习APP市场空间巨大。大学生是英语学习类APP使用者的主力军,大学生对英语学习APP的用户接受行为值得研究与探讨。本文试图对英语学习APP用户接受行为的影响因素进行定量研究,以丰富这个领域的研究。
图2是采用AMOS软件计算后得出的模型路径系数,软件自动标识出观察变量和潜在变量的区分符号。从英语学习APP路径分析结果可以看出,各潜在变量被标识成圆形,观察变量被标识成矩形,观察变量与各潜在变量的残差被表示成小圆形,因果关系被潜在变量之间的单向箭头标识出来,各变量之间的路径系数即箭头旁边的系数。
由于我们生活在社会中,具有社会属性,我们的态度、行为或多或少会受到周围人的影响。用户在使用英语学习APP的過程中会或多或少的会受到周围人(老师、朋友等)的态度的影响,周围人对英语学习APP的态度会影响用户自身对英语学习APP的态度。由此,提出以下假设:
此次研究利用调查问卷帮助检验英语学习APP用户接受行为模型。本文采用Likert五级量表法,评分从1分(极不同意)到5分(非常同意)对英语学习APP用户接受行为的相关问题进行打分。在我们构建的英语学习APP用户接受行为模型中,感知有用性和感知易用性这2个变量的测量项主要参考了文献[13]的量表;社会影响这1个变量的测量项主要参考了文献[9]的量表,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修改;用户满意度、使用意愿、使用行为、忠诚度这4个变量的测量项主要参考了文献[13]和文献[14]的量表。在对问卷进行修改和前期测试后,最终问卷使用18个测量项测量7个潜在变量:感知易用性、感知有用性、社会影响、用户满意度、使用意愿、使用行为、忠诚度。
本文以TAM技术接受模型和社会影响理论作为研究基础,结合英语学习类APP的特点,并且综合国内外学者们的研究,构建英语学习APP的用户接受行为模型(见图1)。
FD Davis(1989)提出了感知易用性影响感知有用性,并且他认为TAM技术接受模型的核心变量为感知易用性和感知有用性。感知易用性是指用户觉得使用某一个技术的容易程度;感知有用性是指用户认为使用某一个具体系统能够为其工作业绩提高的程度。另外,外部变量决定感知易用性,而感知易用性与外部变量决定感知有用性。由此,提出以下假设:
在用户填了调查问卷后,把分类整理好的数据录入到SPSS16.0软件,然后进行统计分析。英语学习APP用户接受行为研究的结构方程模型的分析数据通过运用AMOS软件得到。本文首先对用户使用英语学习APP的行为模型变量进行信度和效度分析,而后把模型的路径系数进行检测。
学术界把信度定义为测量结果一致性或稳定性的程度,一般认为,系数越小,测量的可信度越小;系数越大,测量的可信度越大。本研究的内部信度检验结果是通过SPSS软件得出的,在已查阅的大部分论文中,内部信度检验的度量一般是通过Cronbach’s Alpha值来进行,本文也采用这个指标来度量,一般该值在0.7-0.8之间,表示信度在可以接受的范围内,在0.8-0.9之间,表示信度非常好。在复杂的研究和软件的模型拟合的基础上得出,英语学习APP用户接受行为研究的问卷数据的Cronbach’s Alpha值都大于0.8,在信度非常好的范围内,显而易见,本次问卷具有较好的稳定性和可靠性,适合进行后续研究。
随着智能设备的广泛普及,英语学习APP手机软件应运而生,其用户满意度和忠诚度的研究对英语学习APP的研发具有一定指导意义。基于TAM技术接受模型和社会影响理论构建英语学习APP用户接受行为模型,分析影响大学生使用英语学习APP的因素。结果表明:影响用户最终使用英语APP的因素有感知易用性、感知有用性、用户满意度、使用意愿、使用行为及社会影响。
本研究通过线上和线下同时收集数据,线上利用问卷星调查平台,线下则是发放纸质问卷的方式,一共发放正式问卷550份,回收524份,回收率是95.27%;除去无效问卷后,有效的问卷为500份,有效率是90.91%。经分析,样本量符合进行英语学习APP用户接受行为模型分析的基本要求。样本统计结果显示:被调查者受教育程度主要集中于大一、大二的学生(共占79.6%);大部分大学生使用英语学习APP的类型在5种以上(约占99%);约一半的大学生使用英语学习APP的平均期限在3个月以上(占51%);单词类和词典类是大学生满意度最高的英语学习APP类型,例如:百词斩、扇贝、墨墨背单词、知米单词和有道词典等。
HC Kelman在1958年提出顺从、认同和内化是社会影响的过程。FD Davis提出TAM技术接受模型时,便着重强调了社会影响对信息技术接受的作用,也建议可以将HC Kelman提出的社会影响过程作为进一步研究的理论基础。李峰等人在2010年提出社会影响会对群体行为的选择有影响。社会影响理论研究亦应用较为广泛,如手机软件、移动学习等。唐晓波等人发现用户对于微信使用的满意度时常受到周围社交圈的影响。朱晶在研究过程中发现社会影响正向影响着研究生使用移动学习的态度和使用意愿。
学术界普遍认为只有样本数据适合进行因子分析,数据才算可行和可靠,所以本研究也必须进行数据因子分析,本文选用普遍使用的方法—Bartlett球形度检验法和KMO测量方法来检测。对本文研究出的英语学习APP用户接受行为研究的模型进行主成分因子分析后,得出KMO值为0.889,在0.8-0.9之间;Bartlett检验的显著性和我们预期的结果保持一致,概率都是0。众所周知,当该数值小于0.001时,样本数据就适合做因子分析,英语学习APP用户接受行为研究的该数据都是0,显然可以进行深入研究。
研究现状与理论背景21tam技术接受模型tam技术接受模型是由fddavis在1989年提出其解释了个人用户对信息技术的接受行为他认为外部变量决定了感知易用性外部变量和感知易用性决定了感知有用性感知有用性和感知易用性决定了使用态度使用态度和感知有用性决定了使用行为意愿用户的使用行为意愿则是决定了目标系统的使用
本篇文章对英语学习APP用户接受行为分析,具体来说是对有用性、易用性、用户满意度、社会影响、使用意愿、使用行为、忠诚度这七个潜在变量的相互关系进行验证。通过数据分析,所有变量间影响的关系的系数均达到95%置信度的显著性。下面我们将对感知有用性、感知易用性、用户满意度、社会影响、使用意愿、使用行为、忠诚度之间的关系进一步分析。
本文采用AMOS软件来进行检验。从上表可以看出,模型的“x2/df”为1.98,一般认为该值在0-3.0之间是可以被接受的,是一个较好的水平;其余的CFI、NFI、IFI、TLI、RMSEA的值都大于0.9,超过了0.9的最优标准;PNFI的值为0.716,是可以被接受的标准。总的来说,本研究整个模型的拟合程度是在可以接受的范围内,适合此次研究。
根据国内外的大量理论与实证研究,笔者发现:①TAM模型没有考虑到主观规范,不具有合理性。每个人的社交圈影响着用户的使用意愿;②学术界大多是研究移动学习的用户接受行为研究,但几乎没有对英语学习APP进行用户接受行为研究。因此,本文将在TAM技术接受模型和社会影响理论的基础上,以英语学习APP作为研究对象,在构建英语学习APP用户接受行为模型的基础上,分析并研究哪些主要因素影响着大学生对英语学习APP的接受度。最后基于研究结果,对如何完善英语学习APP的研发以及提升大学生用户的满意度和忠诚度提出相关建议。
4.3.4模型效应模型效应统计表分析:总的来说,“忠诚度”是受各潜在变量影响的。其中,“使用行为”对“忠诚度”的直接效应显著;在间接效应中,“社会影响”对英语学习APP的用户接受行为的影响最明显,“使用意愿”、“用户满意度”则相对影响较弱;在总效应中,按对英语学习APP的用户接受行为的影响程度从高到低排列的是“社会影响”、“使用意愿”、“使用行为”、“用户满意度”。对于培养忠诚用户而言,“用户满意度→使用意愿→使用行为→忠诚度”和“社会影响→使用意愿→使用行为→忠诚度”这两条路径应该引起英语学习APP运营商和开发商的关注与重视。5建议和结语
使用意愿反映了用户进行某一行为的主观意愿程度。用户使用英语学习APP的感受越愉快或满意度越高,他们的使用意愿便会越强烈。由此,提出以下假设:
Venkatesh等人的研究成果中,认为使用意愿對使用行为有着显著的影响,人们的某种特定行为是由他们的行为意愿所决定的。在参考了Venkatesh对于使用意愿和使用行为定义的情况下,本文将使用意愿定义为用户打算或愿意在学习或生活中使用用英语学习APP的意愿,使用行为定义为用户在一段时间内使用英语学习APP的实际情况。由此,提出以下假设7:英语学习APP的使用意愿会正面影响使用行为。
社会影响指用户自身的行为受到对自己重要的人(如老师、朋友、家人等)的影响。英语学习APP的好口碑、朋友或老师对某英语学习APP推荐等,会增加用户对英语学习APP的使用意愿;朋友或老师对某英语学习APP的差评等,会减少用户对英语学习APP的使用意愿。由此,提出以下假设:
用户满意度反映了用户对于影响某特定情境的各种特征的一种态度或综合感觉。用户出于某种目的使用英语学习APP,可能是为了获取国外新闻、提升英语听力等技能、交到志同道合的朋友、四六级考试冲刺等,当用户认为使用某英语学习APP对他工作业绩提高有用,会增加其满意度。
忠诚度指用户重复或经常性地使用同一种产品或服务,在本文中可将忠诚度定义为:用户经常性的使用某一种英语学习APP,能够体谅其微小不足,并且很乐意推荐他人使用该英语学习APP。苗欣等人(2011)实证研究出用户的使用行为对忠诚度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由此,提出以下假设: